原汁原味的俄语戏剧《钦差大臣》
下月,成立259年之久的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也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国家剧院将首次访华,带来传承自世界戏剧大师梅耶荷德的院藏保留剧目、文坛巨匠果戈里的著名讽刺喜剧《钦差大臣》。该剧院先行抵达北京,随后8月12、13日将来到上海大剧院演出两场。
俄罗斯“剧院鼻祖”
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1756年8月30日由彼得大帝之女伊丽莎白女皇下令建立,被公认为俄罗斯的“剧院鼻祖”,这一天也因此被视为俄罗斯职业剧院的诞生日。自1832年起,剧院迁入了圣彼得堡主干道涅瓦大街的中心地段,并以尼古拉一世皇妃的名字亚历山德琳娜命名,现已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在欧洲,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可与法兰西喜剧院、维也纳城堡剧院、伦敦特鲁里街剧院等一流剧院相比肩。大剧院是俄罗斯毫无争议的最高戏剧殿堂,这一点上堪称“俄罗斯北京人艺”:几乎所有俄罗斯经典戏剧的首演都在此处,从格里博耶多夫的《智慧的痛苦》到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契诃夫的多部著名剧作。它是俄罗斯戏剧的教科书,一代又一代赫赫有名的演员、导演在这里演出、工作,其中就包括了与中国渊源深厚的戏剧大师梅耶荷德。
与中国颇有渊源
1935年,梅兰芳首次访问苏联就在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登台,演出《打渔杀家》、《虹霓关》等京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爱森斯坦等苏联戏剧、电影、文学界知名人士观看之后,深深折服于中国戏曲虚拟写意抽象的巨大魅力。梅耶荷德惊叹说,苏联戏剧界必须全面地向中国戏剧学习,从面部表情到手的动作,从语言与动作的协调到戏剧的节奏结构,甚至语出惊人:“可以直率地说,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可以把我们所有演员的手都砍去了。”
不仅如此,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还在持续发酵。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在北京举办“导训班”、“表训班”,蓝天野等当年北京人艺的演员学习戏剧表、导演时,就受到过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来华艺术家们的熏陶。随着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的首次正式访华,两国戏剧文化互动势必会产生新的火花。除了与北京人艺的互访,上海大剧院还拟邀请曾经精研并主演中文版《钦差大臣》的著名艺术家焦晃,与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的戏剧同行们切磋,就人物塑造、剧本理解、导演手法等展开交流。
新版加入乐队、合唱
如同《茶馆》 之于北京人艺,《钦差大臣》 对于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而言也具备着特殊的意义,1836年4月19日,《钦差大臣》在大剧院首演,作者果戈里本人也积极参与了首演创作。剧本描写了主人公赫列斯塔科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当时俄国剧坛上充斥着从法国移植而来的思想浅薄、手法庸俗的闹剧,果戈里这部绝妙的讽刺喜剧映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也揭露了当时俄国腐朽的荒唐世相。
逾一个半世纪后,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钦差大臣》不断推陈出新,本次访华的是第10个制作,连获俄罗斯国家戏剧最高奖“金面具奖”等殊荣。艺术总监瓦列里·福金密是俄罗斯戏剧领域和现代欧洲舞台艺术的领军人物,这次是他执导的第三个版本,被认为是“果戈里最好的解读者和最权威的导演之一”。瓦列里·福金别具一格的导演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对心理主义的深度探究,使其成为激起观众探知欲,却又不脱离现实生活的隐喻。
《钦差大臣》1836年的首演版,和1926年梅耶荷德执导的版本对后来者的影响无可回避。特别是1926年版被公认为是梅耶荷德的代表作,彻底打破了以往演出所有传统。本次的新版《钦差大臣》,原作五幕喜剧被切分为了两幕12场,场次与结构更显灵活,角色服饰还原到沙皇统治时期的装扮,十分具有年代感,舞美直观简洁,台上28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忙而不乱,俄罗斯达官显贵的可笑群像真实而生动。更有乐队与合唱的加入,与舞台调度、演员台词配合得天衣无缝,且宛如序曲、华尔兹、赋格曲的音乐形式毫无突兀之感 |